|
美国要退役空间站? 几年内太空或再没有NASA宇航员
|
对于美国宇航局(NASA)的未来规划及其在低地球轨道拓展人类活动的蓝图而言,2025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这是几十年来,NASA首次直面将来可能无法保证至少有一名宇航员绕地球飞行的局面。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NASA将敲定其2030年后在低地球轨道运营的战略部署。紧接着,到明年岁末,NASA将携手一家或多家私营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致力于小型空间站的研发。届时,NASA及其他太空机构将转变为这些空间站的客户,而非运营主体。 然而,这些规划均笼罩在重重不确定性之中。随着NASA从长期运营国际空间站向全新领域的过渡,诸多挑战接踵而至。其中最为关键的是,NASA是否真的有必要继续在近地轨道保持存在感,特别是在该机构已将重心转向阿尔忒弥斯重返月球计划(Artemis Program),致力于月球探索之际。 微重力研究仍然至关重要 NASA副局长帕姆�梅尔罗伊(Pam Melroy)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对于NASA是否需要在近地轨道持续存在的疑问,答案是绝对肯定的。 近年来,NASA已成功支持四名宇航员同时在空间站工作,充分发掘了轨道实验室的科学潜力。这不仅促进了微重力环境下的基础研究,还深入探索了人类在太空长期驻留的健康影响。 梅尔罗伊指出:“我们的微重力研究尚未完结。虽然我们已经掌握了执行一年期太空任务的风险,但我们必须持续努力,因为为可能持续两三年之久的火星之旅找到缓解措施和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生命维持系统,即NASA所称的ECLSS。在空间站上,NASA已推动水循环和其他关键技术达到了95%或97%的效率。然而,对于火星及其他遥远地点的长期任务而言,这些技术必须实现100%或接近100%的效率。 今年8月,NASA发布了《微重力战略》草案,旨在正式确立2030年及以后低地球轨道的研究和技术发展目标,并明确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能力。收集航天界反馈后,该文件的最终版本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 NASA在近地轨道的需求将为该机构商业空间站计划的关键第二阶段奠定基础。 真会有人建商业空间站? 三年前,NASA向蓝色起源、纳诺拉克斯以及诺斯罗普�格鲁曼三家公司授予了价值介于1.25亿至1.6亿美元之间的合同,标志着商业空间站项目的初步工作正式启动。此外,Axiom Space公司在一年前也获得了1.4亿美元的资助。然而,这些公司在执行NASA的“商业LEO目的地”(CLD)计划时,均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挑战,部分CLD计划的竞标者已面临困境。 NASA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参与商业空间站建设的公司并非都能确保盈利。Voyager Space公司凭借良好的国际合作伙伴关系获得了一定的关注,但其在商业空间站建设方面的实力尚未得到充分验证。Vast Space公司同样引人瞩目,不过目前尚不清楚其空间站设计是否能满足NASA的具体要求。至于拥有星舰的SpaceX公司,则更是一个难以预测的因素。据知情人士透露,CLD计划并非SpaceX的当务之急,因为该公司在星舰项目上已有诸多事务需要处理。 对于NASA而言,梅尔罗伊副局长坦言,该机构正在积极寻求众多商业供应商的协助。她表示,NASA可能会在2030年要求实现基本运营,并随后从私人空间站寻求更广泛的服务支持。 NASA真的在乎商业空间站吗? 通过分析白宫对CLD计划的预算要求与国会实际分配的资金,我们可以对NASA对该计划的优先次序以及国会对该计划的支持程度进行一定评估。数据显示,在项目启动的前三年里,它实际上并未获得任何资金支持。近年来,随着国际空间站很可能在2030年终止服役,国会对该项目的资助态度变得更加积极。 但NASA虽一再重申其希望保持近地轨道存在的意愿,但尚未充分阐述这样做的必要性,地缘政治因素无疑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若美国在2030年让国际空间站退役,而中国仍继续运营一个规模庞大的轨道空间站,NASA官员显然会对被视为落后于中国而感到敏感。 ISS每年运营费30亿美元? 在与NASA及商业航天领域的资深人士交流时,普遍感受到的一种观点是:到2030年底,当SpaceX的无人驾驶龙飞船引领国际空间站坠入太平洋之际,美国或许仅能拥有一个商业空间站作为替代选项。 有人提议NASA延长国际空间站的运营时间,但这一方案面临着多重挑战。美俄之间的合作关系因乌克兰冲突的持续而愈发紧张,此外,空间站的部分组件届时将超过30年的使用寿命,预算问题也不容忽视。国际空间站每年的飞行、运营及维护费用高达约30亿美元,若转由私人空间站承担,这笔费用或能缩减三分之二。 然而,最为关键的是,推迟国际空间站退役的时间可能会进一步削弱私人空间站运营商的商业前景。空间站退役时间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融资的难度。投资者对于NASA是否真的需要这些私人空间站心存疑虑。 鉴于上述原因,NASA可能会在六年后终止国际空间站的运营。那么,如果NASA在未来几个月甚至几年内没有低地球轨道空间站可用,是否会陷入困境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