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寿命长的人,吃饭大多有5个特点
|
哈佛大学研究团队在英国《自然�医学》杂志发表过一项覆盖十多万人、跨度30年的研究,揭示了长期坚持健康饮食模式与健康老龄化的深层联系。 研究中将“健康老龄化”定义为:在70岁(或75岁)时无重大慢性疾病(如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且认知功能、身体机能和心理健康状态良好。研究显示,遵循健康饮食的老年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几率高45%~86%,尤其是女性。而且,在中年时养成健康饮食习惯,30年后健康老龄化的几率更高。研究人员表示,高质量饮食可降低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患病风险,延缓认知衰退,改善心理健康,是促进健康老龄化的核心因素。 长寿的人在饮食习惯上有不少共性,通常有以下5个特点。 三餐定时:保持有节律的进食时间,有助于维持自身生物钟平稳,改善消化和代谢功能。长期不定时进餐,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血糖波动等问题,增加胃肠疾病和代谢性疾病风险。 细嚼慢咽:进食速度过快不仅会给胃肠带来额外负担,很多食物也无法充分消化,易造成消化不良、胃胀气等。普通人每口饭菜建议咀嚼20~30次左右,脾胃功能不好及老年人群尽量咀嚼25次以上。 食物多样化:挑食会造成营养摄入不均衡,引发相关健康问题。建议每天吃够12种食物,一周吃够25种,要做到有粗有细、有荤有素、避免单一。 爱吃清淡:高盐和高糖的摄入是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保持饮食清淡,尽量选择天然食材,避免过多的加工食品摄入。 心情平和:如果吃饭时带着情绪,胃肠蠕动会变慢,消化液分泌也会减少。饭前不管遇到什么烦心事,建议调整好心情再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