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一样的感受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独具匠心
|
当地时间7月26日晚,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法国巴黎举行。无论你是熬夜看完了直播,还是事后在社交媒体上刷到了各类剪辑视频,相信这次开幕式给了你不一样的感受。 从空间上看,这是现代奥运会开幕式首次从体育场搬到开放的城市空间中举办,全球观众沉浸式地品尝了一道塞纳河畔的“法式大餐”;从内容上看,整场开幕式既充满法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不乏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是否精彩?每个观众心中自有答案。一个更有意思的话题是:今时今日的我们,该以何种心态看待奥运会开幕式?发展中的城市、成长中的个人,又该怎样迎接属于自己的那场“开幕式”? 7月26日,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法国巴黎举行。这是在特罗卡德罗广场拍摄的开幕式现场。(新华社) 在充满多元化和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创作者的声音值得被听见。争议在所难免,没有哪一届奥运会的开幕式能收获“百分百”好评。轻松一点,怀着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走近它才有可能读懂它。 在许多人眼中,巴黎是海明威笔下“一席流动的盛宴”。现实却是,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单边主义、孤立主义的思潮泛起,地区冲突仍在持续。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举办的巴黎奥运会,打出“奥运更开放”的口号,自然会带给我们更深的思考、更多的启发。 艺术发展需要打破自我设限,社会进步同样如此。这次开幕式上,6公里长的塞纳河被精心设计为流动的舞台,沿岸的历史遗迹与音乐、舞蹈、表演等完美融合,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用2163吨水复刻出爱琴海,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长达70米的巨大卷轴……艺术家们不拘泥于既定的框架,敢于打破常规的界限,折射出的是一个国家对于创新的渴望与探索。 开放的底色能够营造出不竭的内生动力。开放式的空间,多元化的文化展示,全民参与的奥运体验……正如新华社记者在采访报道中写道的,“开幕式令人震撼的一点,是它的‘开放’”。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奥运会开幕式的“开放”,又带来了另一波讨论热度。比如,舆论场上不少人热议,“开放”的边界在哪里?公共艺术是否需要更加照顾普通大众的接受程度? 右图:7月26日,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法国巴黎举行。这是在特罗卡德罗广场拍摄的开幕式现场。(新华社) 右图:巴黎奥运开幕式现场视频截图(上)与《最后的晚餐》对比 比金牌更能凝聚人心的,是团结。2021年,东京奥运会期间,国际奥委会把“更团结”加入了奥林匹克格言。今年的开幕式上,身披五环旗,在塞纳河上飞驰的骑手出现在“团结”这个环节里。不同文明间的包容共存、交流互鉴,书写下共创未来的时代意义。 比起强行设定“标准答案”,维护并倡导世界多元文化间的交流与互鉴才是永恒的主题。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这样一场“不走寻常路”的奥运会开幕式,有人为它的“超绝松弛感”点赞,也有人“吐槽”它的不完美。比如,《泰晤士报》称其为“超现实主义的”和“令人失望”,但没人能够质疑它的独创性和大胆。 历史和现实一次次说明,文明因交流而精彩、因互鉴而丰富。 奥运会的开幕式,就像是一个小切口,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触摸到奥运的脉搏,听见它的心跳。而每一个人生命里的那些“开幕式”,则让我们更好地观照自己,走向更加丰沛、饱满的人生。
|
|